海青言语

越提醒越口吃,消退性抑制的作用

发布时间:2017-12-10 01:50:00    来源:海青言语

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“注意”就是: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。当一个人对某种现象发生注意的时候,他对于这种对象就必然会具有高度的意识性,他的大脑两半球内相应的部位形成了最优越的兴奋中心。据心理学分析,注意的实质就是对有关的刺激物的选择而避开其他无关的刺激物,这种选择主要是与大脑皮质的活动有关。

  口吃也是这样的,比如,当家长发现孩子口吃时,有时候会严厉的批评孩子或者严肃的提醒要孩子注意这个问题,说“你说话注意点!慢点说,想好了再说!在结巴就打你!”之类的话。这些好心人可能还不太了解,你的这种严厉错误的提醒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。

  口吃者在发生口吃的时候,往往也会高度注意自己,在特定环境下,往往会在提醒自己“千万不要口吃”的消极提醒,本来大脑皮质的兴奋点应该是“我如何讲好,怎么讲内容更精彩,怎么说别人听的更明白?”等等,可是由于自己的消极注意提醒,把兴奋中心转移到了“那个"大"字千万别发不出来,一会儿千万不能口吃。”等等,大脑皮质的相应部位完全抑制了你在讲话中所要表达的内容、抑制了相关肌肉协调运动(唇舌配合)表情动过等,所以出现这种高度紧张,面部表情僵硬,讲话结结巴巴,呼吸憋气等问题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  所以在对待口吃的问题上,不光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的提醒,带有消极情绪的提醒都是不可取的。我们建议大家,不强化引起口吃的刺激信号,口吃现象就会慢慢失去信号的作用,变成条件反射的阴性刺激物,最终口吃消失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强化,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,不用跟它较劲儿。这就是我们通常很疑惑的一些口吃者,开始口吃,后来也没有怎么注意或者在意它,自己就慢慢好了。

  心理学认为,一种消退了的条件反射在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,由于某种特定的环境或者刺激下,有可能还会恢复原来的作用。比如相对比较顽固的口吃症,出现几次反复也是很正常的现象,只要继续保持无为而治的态度,并配合针对自身的言语问题加以改变和提高,仍然可以使大脑皮质的有关部位再次产生抑制,使口吃消退。为了保证口吃的不再反反复复,单纯采用消退行抑制往往是不够的,还要建立新的、良性的言语习惯,显得尤其重要,口吃者应该积极培养自身的正确的言语习惯,并使之抑制并且代替原来不良的言语习惯,改变对自己的认知。

(责任编辑:海青老师)